太極拳的養生功效是眾人皆知的,但是有的人,練習的時候,不但達不到養生的目的,有時候反而引起了其它問題,這就叫是為什么呢,今天小編跟您談談練習太極拳不得當,反而引發副作用的問題。
太極拳之所以有別于其他拳派或一些體育項目而廣受人們的喜愛,除了具有豐富的哲理、人文性質和技術特性外,更由于它在強身健體、祛病延年方面富有特殊功效。那么,為什么還有人提出質疑,也確有事實存在——有些人練太極拳并未達到理想的健身效果,相反卻出現了一些副作用?比如常見的膝關節疼痛、氣色不足,甚至未到老年就比常人顯出了步履蹣跚等衰態。這除了與個人的體質與遺傳因素有關外,根據教學實踐,我認為大體由四方面的原因。>>>太極拳 為什么這么火
一、傷力。
所謂傷力,是指運動過量、過猛,或不均衡等狀態所產生的傷害或引起的疾病。如依慣例,練拳之前須先熱身,進行一些必要的單式操練或功法練習,使肢體筋骨活動開,這樣就可避免在練拳時因動作高低快慢變化而造成肌肉筋骨拉傷或挫傷。另外,運動量的大小和強度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強。
一個練習單元(如一個上午)以2-4小時為宜,視年齡大小或專業與業余而區別對待。總之,運動量的大小,要視年齡和體質的狀態而定。年輕體質好時,以長功夫體悟為主;年長時,運動量適當減少,以心悟為主。這實際上也是太極拳由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修煉的發展過程,不可逆其所為。
如年輕時運動量可大些,可練低架(大架),兼及中架(中平架)和小架(高架);中年時運動量小些,以中架為主,低架適量;上年紀時運動量則再減,以小架為主,保持中架,低架少練或不練。練習時間的長短,低架或快架一趟下來以6分鐘之內為宜,宜稍歇后再練;中架一趟20多分鐘,以連續兩遍到四遍為宜;小架慢架一趟30分鐘以上為宜,少則一遍,多則兩遍。>>>太極拳 出名要趁早練拳要趁小
二、傷氣。
傷氣主要有兩種現象:一是心態不寧,運動量過大、過猛、過急,練完后氣喘不止,氣色不佳;二是用意太過,過分注重呼吸,式式要與呼吸配合,甚至要讓“氣”將動作“催”起來,結果導致呼吸不暢,發生氣滯、胸悶、頭暈等現象。